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离最后通过和正式实施越来越近了,全球动力电池厂商如临大敌,中国电池行业也将面临巨大冲击。为了帮助中国企业进一步了解这部法规,8月18日下午,中汽数据有限公司线上召开《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解读交流会,由中汽数据新能源业务部专家徐梓淇对法规进行了详细解读。
由“指令”上升为“法规”,电动汽车电池单独管控
据了解,《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又称欧盟《新电池法》,欧盟委员会于2020年12月发布了提议草案,旨在确保投放到欧盟市场的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均具有可持续性和安全性,之后草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最新进展是,2022年2月10日,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新电池法》。3月17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新电池法》的“总体思路”(General approach)。目前,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正在就最终文本进行谈判。
一旦《新电池法》实施,将取代现有的《电池指令》。从内容上来看,《新电池法》的要求远高于《电池指令》,尤其是增加了对电池碳足迹的要求。正如徐梓淇所言,《新电池法》不仅设定了碳足迹准入门槛,还有很多其他要求,例如供应链尽职调查、生态标签、“电池护照”等。
管理方面,《新电池法》将电池管控方式由“指令”上升为“法规”。范围方面,将电池重新划分为五类,其中电动汽车电池、轻型交通工具电池从工业电池中分离出来,作为单独类进行管控。
新增碳足迹要求
徐梓淇指出,对于各项要求的生效时间,《新电池法》的规定有一个明显变化,即不再设定具体的年月日,而是改为法规生效多长时间之后。
据了解,《新电池法》新增了碳足迹要求,容量大于2KWh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工业电池应制定碳足迹声明(制造商、电池型号、制造厂地理位置、生命周期总碳足迹及各阶段碳足迹、欧盟符合性标识、支撑碳足迹的网络链接)。欧盟委员会将在不迟于电动汽车电池法规生效后6个月和工业电池法规生效后24个月,建立碳足迹值方法和碳足迹声明格式。届时企业需要按照碳足迹性能等级为电动汽车电池、工业电池贴上相应标签。
相比之下,徐梓淇指出,国内目前尚无明确计算标准,碳排放因子较高,缺乏统一管理。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约占全球份额的64%,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大约是20%。欧盟《新电池法》对进口电池的要求,可能冲击中国动力电池产品。
为此,一些中国企业也开始有所行动,例如,格林美正在推进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再制造的绿色供应链,远景动力在鄂尔多斯积极打造零碳产业园。
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
在可持续性方面,欧盟《新电池法》对于电池再生材料含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按规定,法规生效36个月内,委员会应通过实施法案,规定钴、铅、锂、镍再生材料成分的计算与核算方法,以及技术文件格式。
法规生效后96个月,要求附有技术文件,声明使用的再生材料含量,其中钴、铅、锂、镍的再生材料含量最低要求分别是12%、85%、4%、4%。法规生效后156个月,上述比例则分别提高到20%、85%、10%、12%。
另外,为了推进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新电池法》要求生产者支付回收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并对回收率和材料回收目标提出了要求。具体来看,法规生效后36个月,铅酸电池、锂电池、镍镉电池、其他电池的最低回收率分别为75%、65%、75%、50%。法规生效后96个月,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的最低回收率分别为80%和70%。
再看具体材料,法规生效后48个月,钴、铜、铅、镍的最低回收水平都应达到90%,锂达到35%。法规生效后96个月,钴、铜、铅、镍的最低回收水平都应达到95%,而锂达到70%。
此外,《新电池法》要求市场主体(电池制造商、进口商等)制定供应链尽职调查政策,以确定和减轻与原材料采购有关的风险,包括侵犯人权等。法规生效48个月,委员会应建立通用的信息交互系统,而每个投放市场的电动汽车电池应具有电子记录,即“电池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