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建言献策,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现代化

2023-04-06 行业新闻 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进入了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我们急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来实现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

在万钢看来,产业链各方要紧密协同,来满足新能源汽车全场景、全气候的市场需求,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研究,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的协同发展,加快燃料电池商用车跨区域推广应用,促进车-能-路-云宽解融合,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升级和示范应用,着力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构建电动、智能、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


车企建言献策,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汽车产业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过去一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年销售首次突破1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更是加快创新步伐,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供给质量有效提升、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但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共同应对解决。


车企建言献策,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现代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辛国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辛国斌指出,技术创新方面,电动化领域的车辆安全性、低温适应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智能化领域的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还需要充分验证。支撑条件方面,锂、钴、镍等上游资源稳定供应能力有待加强,居民小区、高速公路、农村地区充换电设施还有短板。国际形势方面,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威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影响国际交流合作。同时,今年以来国内汽车消费相对低迷,产业稳定运行的压力增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也认为,今年以来,我们正在进入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包括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的转型阵痛,新能源汽车全面挤压燃油车市场,新旧竞争拉开了“辽沈战役”式的决战序幕;此外,大规模的新能源车普及带来了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的转型阵痛,以及电池锂价波动与电池产业链的转型阵痛。


车企建言献策,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现代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

针对这三个问题,欧阳明高提出三个发展路径:一是深化电动化,实行纯电和混动的双轮驱动;二是面向低碳化,加快能源基础设施转型;三是拓展智能化,创新动力电池的商业模式。

  汽车企业纷纷建言献策

为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现代化,各大车企也在本届论坛上纷纷建言献策。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閤先庆建议,继续出台全国性统一支持政策,多渠道激发内需消费潜力,稳定汽车市场。此外,在动力电池方面,需要加快国内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将上游的原材料纳入战略储备,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设,推动原材料的保供与价格稳定。


车企建言献策,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现代化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閤先庆

芯片方面,须加快汽车芯片产业的技术攻关、加大产业协调,力求芯片能够自主可控。而基于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面对当前立法相对滞后的现状,建议从国家立法层面明确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的合法上路地位;同时,确立全国统一的商业化运营准入及监管规则,以促进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的大规模落地,进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


车企建言献策,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现代化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则建议,把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到2025年,希望快速出台、稳定预期,进一步发挥新能源汽车市场“压舱石”和“动力源”的作用。此外,国家正在推动超充标准的建立,目前行业还没有形成共识,为破除瓶颈推荐用“多枪快充”模式。

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也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推动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包括利用新的举国体制,政府支持、行业协同,共同攻关下一代电池、AI芯片、高精度地图、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加大对基础学科前瞻技术的投入。二是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具备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核心技术全栈可控,降低生产要素的全过程成本。


车企建言献策,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现代化


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

当前,汽车全产业链颠覆性转型已经开始,新能源汽车正在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新阶段。欧阳明高表示,预计2040年左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亿-4亿辆,有望发展成为10万亿规模的大产业。而伴随新能源汽车普及倒逼能源基础设施全面转型和新型储能产业大发展,电池光伏的“黄金组合”和氢能风电的“白银组合”预计将在未来15-20年内达到十万亿产业规模。此外,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革命,汽车智能化技术路线将被重塑,带动智能机器人、智慧能源、智能低碳建筑、智慧城市的大发展,并在未来20-30年达成十万亿规模。

“今后二三十年,汽车产业、信息产业、交通装备、能源化工相关产业将发生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让我们共同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欧阳明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