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报
日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版)》。报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港航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2477.07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海事管理信息化围绕哪些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海上航运业发展快速,这也使得海上交通拥挤,船舶航行安全、营运效率下降,因此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为保障航行安全和路线准确,海事导航技术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启用电子导航技术,以实现远程海图更新、信息共享、航线规划、高速船模拟等功能;通过升级的雷达系统提供更强的图像功能和更低的功耗;通过不断迭代更新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黑匣子,VDR)技术,缩减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在船上安装航线交换功能,实现航线共享并获得风险状况警报服务。
笔者认为,整合区域零散船舶交通管理资源,建立发展区域性船舶交管系统一体化,实现系统的信息共享是当前国际船舶交管发展的新趋向,船舶交管系统的数据联网和一体化运行,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
那么,当前信息化如何加强海事网络安全防护?
海事信息化领域开发了船舶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网络保护软件、远程诊断系统等。笔者认为,随着未来船上计算机的配备与应用越来越广,船舶网络风险管理体系也将越来越完善。
另外,信息化在提高海事安全监管水平上,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的通用技术将与逐渐兴起的新兴通用技术之间相互组合互联,提高海事数字监管能力水平,推进信息互通共享,提升智能监管服务能力成为新的趋势——
港航机构和企业通过建立相关的海事管理系统,明确监管任务,制定监管计划,打造一体化的海上交通运行监控体系,实施海上交通安全动态感知、智能管控;通过数据融合、共享构建数据互通平台以实现互联网化的海事安全监管;通过雷达、AIS、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船舶的安全监管。
在加强船舶污染防控管理上,信息化能有效提高船舶污染防控管理水平,实现船舶污染物监管的全过程信息化,便于政府监管部门对船舶污染物的全过程监管——
港航企业通过开发船舶优化系统,减少燃耗,加强船舶污染物排放管控;通过海上物联网实现燃油效率、环境指标监视;通过无人机技术,实现远程海上船舶监视任务。
在赋能海事应急管理能力上,通过使用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服务、加快北斗终端设备在船舶和应急装备上的应用、开发支持应急服务的电子海图等方式,实现求救信息的发送、遇险报警服务的提供、实时信息的获取等功能,以降低海事中突发事故险情造成的危害、提高搜救效率、降低人员伤亡数量。
此外,海事证书电子化已成为海事信息化的热点趋势,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船舶检验证书的签发和传递效率,减少纸质证书易被篡改、污损和丢失的可能,降低船舶管理负担和营运成本,显著提升船舶在世界各地通关效能。笔者认为,未来需解决电子证书认可程度不高和认证途径不畅的问题,不但为港航企业、服务商、船员等带来便利,还可以提高相关部门对船舶的监管效率。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革新,海事管理信息化不断进行思维升级。笔者认为,未来将通过全面综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围绕“现代通信”“船舶交通管理”等核心业务场景,逐步完成海事管理的升级转型。